跑了一場名古屋女子42公里馬拉松順利完賽,並不是我很會跑,限時七小時完賽,我「走」到終點的時間是06:46。我要分享的馬拉松的完賽精神,而不是如何跑得快。
能夠完賽要感謝我作了很多功課,收集足夠的資訊,這有什麼好處?首先是可以提高完賽的機率,再來就是保護自己不要受傷。
3年前的夏天,我的生命正走在一個低潮,接二連三的挫折,讓我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。無力奮戰,卻也不甘心就此投降。
看了一部新加坡電影「跑吧!孩子」,得到很大的激勵。我是一個連走路都懶的人,跑步更是我無敵「弱」的罩門,我想的是,如果我可以克服我最大的弱點,我相信從此以後挫折對我來說,應該可以變成a piece of cake!
人生有很多事的成敗,都掌握在別人的手中。唯有馬拉松,取決在自己只要雙腳不要停,一定可以走到終點。
為什麼選擇名古屋女子馬拉松當作我人生的初馬?第一、我對踢昏尼情有獨鍾,終點站有燕尾服帥哥太有吸引力了。第二、我不想跟男生一起跑,這兩個理由讓我千里迢迢跑到日本來參加國際知名賽事。
如果沒有信心單獨報名,還要訂飯店、做功課、拉哩拉雜的一堆事,那我建議你直接團報。有伴又可以省去很多雜事,這非常適合我這種怕麻煩的人。
我把完賽的原因分析出三個大項:
夢想的路上,找個厲害的伴是重要的
我的個性輸不起,有個厲害的伴我會加倍練習,深怕成為拖油瓶。厲害的伴有監督的效果瞬間實力提升不少,經驗的分享與教導是很重要的,在跑這一場全馬以前我最遠只跑了21公里,而且超過半年前。我對30公里以後的生理狀況感到非常害怕,透過經驗的分享,面對抽筋、身體的疲累、如何處理突發狀況,早有心裡準備。
賽前的擬訂策略、事半功倍是關鍵
賽事設計了11個關門的時間,回收車就在後面等著。我模擬了各種狀況,最後和教練討論出一個完賽的策略。我工作忙碌沒有太多的時間可以練習,我相信專業請了一位體適能的教練,短期密集的訓練讓我跑步不會喘,這是我意外收穫的禮物。核心肌群的訓練讓我可以跑的久,除了策略以外,我覺得千萬不要悶著頭一個人瞎忙的幹,尋求專業的協助,真的讓一切簡單很多!
清楚的知道底線在哪,撐過一時也要健康一輩子
在賽前家人常跟我分享馬拉松賽後截肢猝死的新聞,雖然我自認我有醫護背景,心裡還是毛毛的。而且在比賽前練習的時候不小心膝蓋受傷了,復健科醫師一直觀察著復原的狀態,最後在出國前評估,告誡我可以跑,30公里後應該會出現疼痛難耐的情況,止痛藥帶著,完賽後立即冰敷。這每一個交代,我都記在心裡,撐過一時也要健康一輩子,人生比氣長,真的不用急在一時。
跑過這一場馬拉松,我和我內心的結徹底和解。我不僅相信雙腳不要停一定會到終點,我也相信,策略方法帶來新契機,人生沒有做不到的目標,只有「要不要」而已。找出你骨子裡的生命力,然後奮力一戰,為自己拼一次就好!